楊樹達(1885.06.01~1956.02.14),中國語言文字學家。字遇夫,號積微翁、耐林翁。湖南長沙人。1897年考入梁啟超等舉辦的時務學堂。1905年官費赴日本留學。1911年回國,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、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等任教。1920年再度北上,先后任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、國文系主任,清華大學教授等職。1937年返回長沙,任湖南大學教授,直至1956年逝世。1948年被聘為中央研究院院士,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。主要從事古代漢語語法學、訓詁學、文字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。著有《古書疑義舉例續補》《詞詮》《高等國文法》《中國修辭學》《古書句讀釋例》《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》《論語疏證》《積微居小學述林》《漢書窺管》等。論著匯編為《楊樹達文集》。
簡介:本書旨在疏通孔子學說,首取《論語》本書之文前后互證,次取群經諸子及四史為證,無證者則缺之。疏通的次序,大抵訓解字義、說明文句者居前,發明學說者次之,旁證之事例又次之,旁證推衍之文字復次之。總體上由淺入深,由近及遠,以便讀者參悟。陳寅恪序本書時,以為此法殆與宋賢治史之方法暗合,為治《論語》者從來之所未有,可為治經者辟一新途徑。《論語》一書可謂博大精深,但其語言之簡練也給理解孔子的本義帶來困難。誠如陳寅恪先生在為該書所做序言里所說:“夫圣人之言必有為而發,若不取事實以證之,則成無的之矢。圣言簡奧,若不采意旨相同之語以著之,則為不解之謎
本站所收錄小說作品、作家全集、書評皆由網友收集上傳發表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如無意侵犯您的權益,請聯系本站刪除。[email protected]